时代的变迁发展,不断刷新着人们的幸福指数,而幸福生活的点点滴滴,就围绕在我们身边。今天,当人们漫步于朝阳市区的大街小巷、公园广场、街巷胡同或者居民小区时,经常见到外观设计别致,造型新颖的“公共卫生间”,而移步卫生间之后,立刻让人耳目一新!
走进市区五一街附近108号公厕,立刻给人一种全新的体验,采用地热供暖的空间,除了市区其他公厕所有的自动喷香机、音乐播放器、图书角、针线盒、创可贴等设施物品,还添加了电子产品充电桩、落地式雨伞桶、空调、 立体式鱼缸等等。不仅如此,公厕建设中还增加了智能化设计:wifi覆盖、led智能信息化管理台。公厕每个蹲位使用情况可以通过电子屏显示,同时还增设一台自动出纸机,给市民和游客提供了一个整洁舒适如厕环境的同时,也带来更人性化的服务。
附近居民:我就在这附近住,以前这就是个旱厕,上厕所得排队、环增差,别提了……现在设施好,上厕所都是个幸福的事儿!
108号公厕是在朝阳市第一批水厕17号公厕原址上修建的,也是市区首座新概念公厕,不仅设施完善,公厕的“第三卫生间”功能,专门给残障人士、老人和母婴使用,108号“新概念”公厕的投入使用,不仅使朝阳公厕建设管理提档升级,擦亮朝阳公厕这个城市文明窗口,也成为朝阳“厕所革命”深入推进树立样板工程,向世人展示朝阳“厕所革命”进行时取得的丰硕成果。
108号公厕保洁员 杨桂洁:来这如厕的人平均一天2000人左右,有些外地来旅游的还特意来参观一下咱们豪华大公厕。大家认可,我们工作得更起劲了,给大家创造一个更好的环境。
眼前这座位于市区北大街东阳小区附近的1号公厕,看起来并不太起眼,可是里边地热、梳妆台等等一应俱全,管理员24小时值班,1号公厕的改建创下市区首座全感应式水冲公厕,从此改写了市区没有全感应水冲式公厕的历史。
正如市民所说,过去人们如厕这件事是一个挑战,当时厕所条件十分简陋不说,而且集体上厕所模式,排队如厕便是当时的一道风景线。对此,从事公厕清掏工作35年的田师傅深有感触。
朝阳市城市公厕管理大队 分队长 田凤茹:我84年参加工作,那个时候,全是旱厕,我们清掏靠桶,勺子,条件恶劣,人们上厕所排队,环境差。到了90年代,旱厕逐渐改造成沟槽式厕所,清掏方式也由人工到机械化拖拉机,人们如厕环境。到现在再看看咱们朝阳的公厕,全部变成了现代化、智能化、便民化的公厕。公厕里有充电桩,地热,空调等设备,大大改善了市民的如厕环境,人们上厕所也变成一件幸福的事儿。我们的清掏方式,也由机械化变成真空吸粪车,大大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我们工作也变得越来越幸福!
过去,朝阳市区公厕设施落后、管理服务水平低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近年来,随着我市与时俱进地实行“厕所革命”,城区公厕建设大幅度提档、升级。截至去年底,累计投入1300多万元,在主城区新建改建水洗公厕112座,规划建设、管理与服务均处于全省先进行列。
朝阳市城市公厕管理大队 副大队长 杨礼刚:目前,我市城区内全部实现了感应式水洗公厕,老旧也逐步改善,公厕在服务和管理上向星级迈进。有10多座公厕被评为全国、省级最美公厕,今后,我市将继续打造更多的集现代环保、基本公共服务、城市景观建筑于一体的便民式公厕,真正做到“一厕一文化,一厕一景观,一厕一天地”。传承优秀文化,建设时代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