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以前,建平县白山乡水泉村是省级贫困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13户237人。2018年5月,高岩被建平县人大常委会选派到白山乡水泉村担任第一书记,驻村工作半年多的时间,高岩究竟为村里办了哪些事?村民对他的评价如何?今天请跟随记者的脚步,到水泉村去看一看。
上任第一天,高岩就去了白山乡水泉村村里最偏远的村民组——蛤蟆沟。这里共有7户人家,硬化路面只通到对面大山的山脚下,还要再走2公里“沟壑纵横”的黄土路,才能到达大山另一侧农户家。虽然我们这次走的已经是高岩到村后重新整修的砂石路,但由于车况的原因,我们还是只能在山梁上停车。看着散落在山脚下的几家农户和四周山山岭岭上靠天收的坡耕地,记者很想知道高岩入村时的想法。
记者正在犯愁如何同村民见面,恰好一对外出归来的夫妇在我们面前停下了摩托车。
走进村屯农户,深入田间地头,在深入调查研究后,高岩发现,村集体经济收入为零是制约水泉村发展的拦路虎。为此高岩把眼光瞄准了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在村两委班子的共同努力下,借助帮扶单位的力量,筹资为村里购买了2套大型农机具,并通过向有能力的合作社租赁的方式,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
合作双方又共同商议以低价使用农机具为贫困户提供服务作为项目运营的重要内容,助力精准扶贫。
五万元的集体经济收入在有些人的眼里或许微不足道,但对水泉村来说却是零的突破。
要想富先修路,上水泉是水泉村最后一个没有通硬化路面的自然屯,了解情况后,高岩积极运作,争取到了通往上水泉的1.2公里“一事一议”道路硬化项目,并于去年11月竣工通车。此外,又多次到交通等有关部门争取,为水泉村一组接续“断头路”1.1公里,全年共为水泉村硬化水泥路面5.1公里。
春节期间,高岩自己包扶并已脱贫的三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仍然是他心头最放不下的牵挂。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
一路行走,一路探索,为了让更多的村民享受到精准扶贫带来的红利,尽快致富奔小康,高岩要走的路还很长。